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bdfzyyq/131224/4315789.html今天上的是《棱锥的体积》,重点是棱锥体积公式的证明与应用,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公式形成的来龙去脉,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公式证明环节。教材将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分成三个小问题1·如何将一般的n棱锥分割成三棱锥2.如何证明同底等高的三棱锥的体积相等3.如何将三棱锥补形成同底等高的三棱柱解决这三个问题,就能得到三棱锥的体积是其同底等高的三棱柱体积的1/3,从而得到一般棱锥的体积公式V=1/3Sh我在A班教学时基本上根据课本的顺序进行讲解,虽然能将问题讲明白,但总觉得不是太顺。分析下来,主要原因是问题2出现得比较突兀,为什么要证明同底等高的三棱锥体积相等?课本没有直接点明,而是生硬的给出这个引理。只有学到后面补形三棱柱了,才能体会到这个引理的用处。那为什么不能通过改变教学顺序,使知识呈现更自然呢?下午我在B班尝试着改变教学的次序,讲完问题1后,先研究问题3,因为我们学过棱柱的体积公式,所以可以尝试着把三棱锥补形成三棱柱,如何补形?因为棱锥是一个底面,棱柱有两个平行的底面,自然想到用平移的方法进行补形。补完后,发现比原来多了一个四棱锥,这个四棱锥又可以切割成两个三棱锥。通过比较这三个三棱锥发现他们两两都是同底等高的。这时采用一个类比手段,平面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,那么在空间中同底等高的三棱锥有什么关系呢?学生自然想到应该体积相同。此时再研究问题2就变得顺利成章了。今天的两节课一节是教教材,一节是用教材教,虽然都能将教学内容教给学生,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也不会有大的影响,但我觉得师生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,一种是粗茶淡饭,一种是精致美食,虽然都能吃饱,但心理上的感受不同。我们都希望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与成长,我想我们教师教得顺,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有舒适的感觉,这种感觉可能在成绩上反映不明显,但却是会潜移默化间影响到我们的生活,以后要更多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sanlinga.com/sljb/57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