瞭望远方,透视生活!
我童年的时候,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,却更多地出产粗粮,包括玉米、小米、高粱,麦子种植面积不大,大米的种植是比较晚近的见识。当年的大米质量真是上乘,是真正的油头大米,自带醇香,若佐以小鸡炖蘑菇,感觉是天下第一的美味。我觉得今天超市里的五常大米,也达不到那时的货色。至于蔬菜,夏天里茄子、豆角、卷心菜等等,初秋时候就可挖掘土豆,当然应季的田园小菜比如水萝卜、小葱、辣椒、香菜、臭菜等等,包括鲜蒜,更多地是蘸酱生吃。冬天呢,就基本是咸菜、酸菜、干菜以及窖藏的土豆、白菜、萝卜和大豆腐了,后来出现了速冻蔬菜,是生活转好了以后的消费品。乃至如今,也还有老乡们把土豆干、茄子干、豆角丝等,捎来让我们品味。我不知道这是找苦吃还是找乐趣。但偶尔品尝,还能找到一种特殊的岁月留香。
水果方面,我们觉得西红柿应该算一个吧,尽管从科学上讲它是蔬菜。然后大约就是杏子、李子、沙果和冬天的冻梨、冻柿子了。
当年的清贫状态,迫使我们向大自然索取,在动物方面,打鸟的人还是有,我却连麻雀窝都没有掏过,青蛙也没有逮过,我有点软心肠。但是,既然有人打死带回来,吃还是会吃的。烹饪是没什么讲究的,多数是在灶坑里解决,但是味道绝佳。只是,既然我不亲自出手,机会就很难得,往往是“拾人牙慧”,这个词可能算是误用,其实就是从别人牙缝里占便宜。
但是好在大自然可以提供很多可食用的野生植物,比如蘑菇啥的。我今天主要想说说可以直接食用的那些。
在东北乡村,最鼎鼎大名的野菜是曲麻菜,当然更讲究一点的名字是苣荬菜,这个野菜是能登大雅之堂的,往往与小白菜、鲜葱、尖椒、叶子菜等一起蘸酱吃,最好是新调制的豆瓣大酱。去火而又开胃。如今,不少地方已经人工种植了。荠菜、苦丁、婆婆丁等也可以上桌,但是没有曲麻菜的地位高,乃至于过去人们常常描述东北老乡口音是曲麻菜味,这是和大馇子味一样精彩的概括。
曲麻菜是桔梗类菊科植物,多年生草本,生于田间路旁,春季开花前采挖全草食用,味苦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之功。可治疗各种痈肿、疮毒。全草洗净切段焯熟凉拌或蘸酱食之。
曲麻菜婆婆丁苦丁菜(山苦荬)苦碟子春天里,在湿润的沙土地里,还有一种时鲜,但并不用上餐桌,而是随遇而食,它就是酸木浆。孩子们主要是咀嚼它的鲜嫩而修长的根部,水分充足,但是是真的很酸。
其实,这种植物为蓼科植物叉分蓼,还被叫作酸姜、酸浆、酸不溜。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。这种植物的酸味,其构成却是非常复杂的,科学家告诉我们,那里面包括金丝桃甙(hyperoside),槲皮甙(quercitrin),山柰酚(kaempferol),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,其地上部分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gallocatecholgallate),左旋表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catecholgallate),右旋儿茶精(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扁蓄甙(avicular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柳皮甙和芸香甙(rutin),氨基酸。其被记载在《中华本草》里,是一味可以治疗腹泻、腹痛和痢疾等疾病的草药。
春天最先上市的水果是野酸杏,说是上市,是小贩沿街的叫卖,那杏子也是极其酸涩的,然而大家要吃的也是这种味道,杏子的核还没有木化,一口下去,往往嘴咧到耳丫子上,但孩子们还是争先恐后地与这种苦涩叫板。杏子的价格,一玻璃杯一毛钱,对,量具就是普通的玻璃杯,可盛二两半酒水的那种,量取后倒入纸筒里,交给买者。远远看到,纸筒与冰淇淋筒类似,但那时候在乡间是没有冰淇淋可吃的。并且,我至今没有吃过成熟的野山杏是什么味道。
马齿苋是随处可见、生命力顽强的可食用野菜,但是主要是熟食,可以做成菜酱,也可以炒食。但我们当年都叫它作蚂蚱菜,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叫这个名字。全草有清热解毒消炎、止渴利尿药用。
马齿苋野外田边,甚至是院子里的砖缝中,都有生长。另有一种到处可见的植物,我们叫作麻果,其表皮是很好的纤维,果子嫩时,白色的籽聊可品味,但是并不十分好吃,等到成熟,那就是黑色而又坚硬的种子了。
麻果其实大名是挨砻地堵,别名响耳草、白麻、石磨仔、磨仔草、磨裆草来源: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Abutilonindicum(L.)G.Don.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形态特征: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,高0.5-2.5米,通体被灰白色短柔毛。茎直立,分枝多。单叶互生,叶柄长1.5-5厘米,托叶呈叶状,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形,长3-7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边缘疏生锯齿,有时全缘,下面灰绿色。秋季开花,单生茎顶和叶腋,花梗长而芊弱,可达4厘米,花萼5裂,被有柔毛,花冠浅钟状,直径约2厘米,黄色,花瓣5,倒卵形,长于萼片2倍以上,雄蕊多数,合生成筒状,心皮15-20枚,环绕中轴而生。果实扁圆形,磨盘状,有棱,直径约2厘米,分果顶端具短芒。种子肾形,疏被短柔毛。
它的果实成熟后采摘,可以蘸上颜料,给大馒头点上花纹,以便给祖宗上供。
还有一样果实不得不说,那就是地梢瓜。我们叫它老瓢、嘎啦瓢,当然它也叫老瓢瓜,嫩的时候非常好吃。
我们当年不知道,其实这也是一味中药。地梢瓜,别名:地梢花、女青、羊角、奶瓜。拉丁文名:Cynanchumthesioides(Freyn)K.Schum.萝藦科、鹅绒藤属;多年生草本,地下茎单轴横生;茎自基部多分枝。叶对生或近对生,线形,叶背中脉隆起。伞形聚伞花序腋生;花萼外面被柔毛;花冠绿白色;副花冠杯状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渐尖,高过药隔的膜片。蓇葖纺锤形,先端渐尖,中部膨大,随着成熟表皮或呈现紫色。种子扁平,暗褐色,种毛白色绢质。花期5-8月,果期7-10月。全株含橡胶1.5%,树脂3.6%,可作工业原料;幼果可食;种毛可作填充料。如今,有些地方已经人工种植。地梢瓜属于中等以上或良等的饲用植物。果实及种子还可充药用,药名沙奶草,蒙药名斗格奴。它味甘性温,功能为通乳,和血通经,消炎止痛、止泻。我们简直是吃着各类中药材长大的。人们恐怕难于想象,地梢瓜这种植物全株含橡胶1.5%,树脂3.6%,还可作工业原料。
整个夏秋季,陪伴我们的当然有西瓜、甜瓜,还有就是各式各样沙果、磨盘果等等,有一种酸酸的纺锤形、紫色、肉质细腻的沙果,我们叫它灯笼果,如今几乎绝迹了。沙果,正名花红(MalusasiaticaNakai),又名海棠果(河北)、文林郎果(本草纲目)、林檎(河北习见树木图说),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,落叶小乔木,叶卵形或椭圆形,顶端骤尖,边缘有极细锯齿。春夏之交开花,在枝顶伞形排列,花梗、花萼均有茸毛,花蕾时红色,开后色褪而带红晕。果实秋成熟,扁圆形,直径4-5厘米,黄或红色。普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黄河、长江流域和东北一带,生长于海拔50米至1,米的地区,常生长在生山坡、平地和山谷梯田边,生食味似苹果,变种颇多,可用嫁接、播种、分株等法繁殖,是中国的特有植物。酸甜可口。最好的沙果是糖心沙果。到了秋季,一种扁平、表皮如皴(俗语叫麻拉),比沙果略小的磨盘果,成熟得表皮都裂开了,这种果子虽然有涩味,但是成熟后又面又沙。
对于喜辣的人们来说,小根蒜和野韭菜花绝对是好东西。小根蒜又叫小根菜,野外多生长,即使是林间土地也有,采摘后即可直接食用,也可做成咸菜。野韭菜则多在草甸上生长,8月初就开花,采摘洗净就可加盐捣碎成韭菜花酱了,是上好的佐餐调料,比人工种植的韭菜花为好。薤白,别名小根蒜、山蒜、苦蒜、小么蒜、小根菜、大脑瓜儿、野蒜、野葱、野蕌。拉丁文名AlliummacrostemonBunge。属百合科、葱属植物。鳞茎近球状,鳞茎外皮带黑色,纸质或膜质,不破裂,但在标本上多因脱落而仅存白色的内皮。叶3-5枚,半圆柱状,或因背部纵棱发达而为三棱状半圆柱形,中空,上面具沟槽,子房近球状,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;花柱伸出花被外。花果期5-7月。除新疆、青海外,全国各省区均产。生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坡、丘陵、山谷或草地上,极少数地区(云南和西藏)在海拔0米的山坡上也有。苏联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。性味辛、温。鳞茎作药用,也可作蔬菜食用,在少数地区已有栽培。
野韭菜生于草甸之上,与各种本植物伴生。野韭菜每百克嫩叶含水分86克,蛋白质3.7克,脂肪0.9克,碳水化合物3克,钙毫克,磷47毫克,铁5.4毫克,胡萝卜素1.41毫克,维生素B10.03毫克,维生素B20.11毫克,尼克酸0.11毫克,维生素C11毫克。野韭菜性味咸涩寒,《千金·食治》载“宜肾、主大小便数,去烦热”。野韭菜多年生,其根部可以移栽繁殖,经人工繁殖后,其叶子会变宽,辣味减弱。从而成为我们经常使用的韭菜。
在东北是无法种植甘蔗的,但是在田间隙地或者院墙根处,人们种植了甜秆,长成后割倒截断,剥皮咀嚼,甜汁盈口,非常厚道。
甜杆又名糖高粱(学名Sorghumbicolor(L.)Moench,英文sugarsorghum)也叫芦粟、芦穄、芦黍、雅津甜高粱,芦稷,甜秫秸、甜秆、甜高粱和高粱甘蔗,为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,它同普通高粱一样,每亩地能结出-kg的粮食,但它的精华主要在富含糖分的茎秆,其单产可达5,-10,kg每亩。甜高粱茎秆可用于制糖、酿酒、制酒精燃料、造纸和饲料等。巴西有芦粟酒生产。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,为高粱的一个变种,学名Sorghunbicolar(L.)Moenchvar.succharafumKouern。亦名甜高粱或芦粟。中国北方叫甜秫秆也叫甜稻秫,南方叫芦穄。是一种糖料作物,也是优良的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。我至今不知道什么地方规模化种植这种作物。
每年7月,就到了姑娘果收获的季节。姑娘果又叫菇娘(学名:PhysalisalkengiL.var.franchetii(Mast.)Makino),又称戈力、洋菇娘、毛酸浆、金姑娘,东北地区原产乳果,属一年生茄科植物。菇娘的浆果是一种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高级新型营养保健"草本水果"。黄菇娘果中含有人体必需十八种氨基酸,有二十一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维生素C、维生素E含量是番茄的5倍。含糖量超过葡萄,含果糖30%左右。还含有适量的微量元素(锌、硼、硒、硅等)、酸浆醇AB、禾本甾醇、钝叶醇、环木菠萝烯醇等,富硒甜菇娘的硒含量比普通水果高10倍,重金属含量为零。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,防癌、抗癌之功效。对清热解毒、咳嗽、咽喉肿痛、小便不利、高血压等有一定的功效。它含有大量的橡胶酸铁铵,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。成熟浆果,鲜食味道甜酸适口、风味极佳,也可制蜜饯、果酱等,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。
茹娘有红茹娘、紫茹娘、黄茹娘等很多品种。但是,并非所有的姑娘果都可食用,也有苦味的品种,有的透出果籽,剩下的果皮可以用来在口中翻转出鲜亮的“咯吱、咯吱”的声音。为小姑娘所喜欢卖弄的高难技巧。
苦茹娘
在夏季的田间,有一种非常惹人喜爱的甜果,叫作幽幽。学名龙葵,东北地区别名龙眼草,甜甜,悠悠,黑黝黝,黑端端,甜星星等。这种植物在山东又名山茄枣。潮汕地区称之为乌点归,河南周口地区称之为黑甜甜,河北沧州地区称之为黑榴榴,京津唐一带称之为狗奶儿,内蒙古赤峰地区和山东部分地区称之为焉柚儿,安徽地区别名大专柳,因为其型似葡萄故河北南部也称之为野葡萄。它其实还有亦拿卜撒刺必、天茄子、救儿草、水茄、七粒扣、黑茄等各种名堂。果实熟透后可采食。生时苦涩。
龙葵(学名:SolanumnigrumL.):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高30-厘米;茎直立,多分枝;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,近全缘;夏季开白色小花,4-10朵成聚伞花序;球形浆果,成熟后为黑紫色。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,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,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。全株入药,可散瘀消肿,清热解毒。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,如热性肝炎、胃炎、咽喉炎、肾炎,湿性水肿。《本草纲目》:"苗之解劳少睡,区虚热肿,治风(唐本),补益男子元气,妇人败血。消热散结压丹石毒宜食之。"几乎全中国均有分布。喜生于田边,荒地及村庄附近。当然这种果子成熟后以紫黑色的为多,但是最好吃的是一种黄色而鲜亮的品种,个头也比较大,更好吃。
黑龙葵
黄龙葵
东北乡间,以往过年必吃冻秋梨。山梨别名秋子梨,花盖梨,未成熟的山梨干巴巴的,非常涩。成熟以后,也很坚硬,不好吃。人们往往将山梨采摘收集储存,捂上几个月,就柔软了,味道酸中带甜。冰冻成“冻梨”再解化,果肉软滑,汁多味甜,是东北人冬天必不可少的美食。必须指出,“浣”冻梨必须用凉水,将冻得硬邦邦的梨子投入冷水中,待水在梨子表面结成厚厚的冰壳,里边的梨子也就软透了,咬上一口,甜汁四溢。这个过程是很好的物理学课程,即水在物体表面局部结冰虽然温度不变,但是释放大量热量,比同样容积的开水降温到冰点释放的热量更大。
在大东北,各地的野菜野果也有区别。有些“野味”是我没有吃过或当年很少吃到,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出名。
臭李子
别名老鸹眼、老乌眼。这种黑色的野果子长在树上,每年的8月份开始结果成熟,果子如黄豆粒儿一般大,且核大肉少。果实口感甜中带涩,吃的时候染得舌头变紫,牙齿会染黑,但它有很多药用功能,甚至可以治疗腹泻,吃多了会导致便秘。如果把“臭李子”采摘回来以后放一夜,第二天再吃就会更甜。
婆婆头
学名树莓,又名马林果,覆盆子。在野外能够遇到这种野果那是让人非常高兴的,很多住在山上的人家,看到这种灌木,往往会想办法移栽到自家的庭院中,类似于野草莓的浆果,红红的,果肉丰厚,味道甜美。成熟的果实采摘不容易,极易破损,所以市场上价格偏高。
山丁子
别名:山定子、林荆子、糖李子。山上这种野果较多,长在树上,需要攀爬才能采摘到。说实话,山丁子生吃味道较差,既干又涩,需要加工一下,就是难得的美味了。放在糖水里煮成半熟,如同做罐头一般,滋味简直没的说~
圆枣子
俗称狗枣子。想要找到圆枣子还真难,圆枣子属于一种藤类植物的果实,这种藤一般需要攀爬在高大的树上,未成熟的圆枣子是硬的,成熟以后变得十分柔软。吃起来像蜜一样甜。刚刚摘下来的圆枣子比较涩口,所以都捂上几天,变软了再吃。其实圆枣子就是野生猕猴桃,只不过个头要小很多~
野生草莓
别名高丽果、高梁果。在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,有人说野生草莓能串根,只要一棵苗,过不了几年,就会串成一片。东北的寒冷的冬天冻不死它,第二年照样发芽生长。野生草莓的果实没有人工种植的大,但熟透的野生草莓却比人工种植的甜,而且更有草莓的味道。
野生山里红
比现在人们经常吃的糖葫芦里的山楂要小一圈,熟透的山里红十分柔软,味道既甜又面,绝对要比山楂味道正宗,口感更好。9月份是山里红采摘的旺季,山里红树挂满了红红的果实,一簇簇,十分醒目。赶在霜降前采摘收集,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可以存放较长的时间。
山葡萄
又名野葡萄,富含多种维生素,生食味酸甜可口,富含浆汁,是美味的山间野果。山葡萄是酿造葡萄酒的原料,所酿的葡萄酒酒色深红艳丽,风味品质甚佳,是一种良好的饮料。
灯笼果
这不是我前边说的海棠类灯笼果。而是酸味的一种果实,但吃的就是那个酸劲儿,绿色的时候果实坚挺,非常漂亮,等到果实成熟变黄变红,就变得柔软,味道也不是很酸了。每年在适宜的季节,东北的山上经常会遇到灯笼果,往往采摘一些回来,逗逗其他的小伙伴~。
刺玫果
俗称野玫瑰,每年6月至7月的夏天,山上的野玫瑰花竞相绽放,这时正是采摘野玫瑰花的季节,将收集的野玫瑰花拌上糖做成玫瑰酱,放在坛子里储存一段时间,然后烙玫瑰糖饼,味道别具一格。刺玫果属于灌木植物,茎杆长有很多的刺儿,被扎的滋味很不好受。未成熟的刺玫果果实既硬又脆,有小指甲大小,几乎没有果肉,掰开后,里面有细细的白茸毛和籽儿,千万别粘到身上,否则瘙痒刺挠得让人受不了。这时的果皮并不好吃,等到红色的果实成熟变成柔软,味道会变得非常甜,可惜的是能吃的部分太少了。
我们如今在城市里生活,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仅仅限于旅游时候,而旅游时候遇到的特产,恐怕也不是纯天然的了。想当年,我们虽然清苦,缺少肉蛋奶,但是所品味的果实蔬菜,还真的是百分百的绿色有机。并且,虽然是跟着老一辈跟着感觉走瞎吃,没想到几乎全是药材,所以说那时候人们很少生病,也许是跟吃得“好”有关系。比较遗憾,随着农药的使用和土地的开垦,有些野生水果蔬菜也受到了空间的挤压和污染,想必随着绿水青山的追寻,我们有更多机会再去与童年的甜香再会吧。
即使是再会,时代内涵往往大相径庭。我们知道,现在很多野生果蔬也实现了规模化的人工种植,曲麻菜、地梢瓜、幽幽、茹娘等都有种植的报道,有的还经常出现在城市的超市里边。今天,我们品尝这些东西,不是因为挨饿,也不是因为没有牙祭,而是因为它们在我们的生命历程里留下的印记太过深刻,它们是我们过去生活的注脚,是我们苦日子的主要构成部分,是我们体会生活富裕和国家发展的精神砝码。
一代傲娇与您同行!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sanlinga.com/sljb/55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