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三棱 > 三棱鉴别 > 正文 > 正文

30种疼痛立竿见影的止疼穴位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2/25 3:07:08
白癜风要多少钱治疗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tsyl_bjzkbdfyy/

医病非难,难在疑似之辨;

不可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,误人匪浅。

庖丁解剖

椎即我们所说的第一颈椎,是我们常说的特异颈椎,它没有椎体和棘突,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。前弓较短,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,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,侧块的外方有横突,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,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。

颈椎的旋转约50%由寰枢关节提供;后弓较长,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,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。此后结节突向上、后方,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。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,称椎动脉沟;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,绕过侧块,跨过此沟,再穿通环枕后膜,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。寰椎上关节突与枕骨髁形成寰枕关节,主要执行点头、抬头动作

寰椎定位:

颞骨乳突垂直下方触诊,碰到的第一个骨性突起为第一颈椎横突后结节;

下颌角平第三颈椎,可以触诊慢慢向上触诊即为寰椎。

注意:寰椎无棘突,所以枕骨大孔往下直接触诊的第一个棘突是第二颈椎。

附着于寰椎上的肌肉有哪些?

直接附着于寰椎横突的肌肉有头前直肌、头外侧直肌、颈长肌、头上斜肌、头下斜肌、肩胛提肌、颈夹肌、回旋肌、横突间肌;附着在寰椎其他部位的肌肉有上斜方肌、头后小直肌和棘间肌。

头前直肌

起于寰椎侧块的前表面和横突,止于枕骨结节前面的枕骨基底的下表面,收缩可屈曲头部。

头外侧直肌

起于寰椎横突上表面,止于枕骨结节外侧的枕骨下表面,单侧收缩可向同侧侧屈头部,稳定头部。

颈长肌

颈长肌分为上斜部、下斜部和中间纤维。中间纤维和上斜部都连接至寰椎。上斜部起自C3-C5的前结节,止于寰椎前结节的前外表面;中间纤维起自上三节胸椎与下三节颈椎的椎体的前部,止于上三节颈椎的椎体的前部。单侧作用时,可使头部同侧侧屈和旋转;双侧收缩,屈曲头部并使上颈椎变直。

上述三块肌肉是颈深屈肌,一为深层稳定肌肉,二为屈曲颈椎,在挥鞭样损伤和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影响十分之大,但常被大家所忽略。

头上斜肌

起自寰椎横突后角与外部的厚的肌腱纤维,止于下项线的外1/3之上,双侧收缩使头后伸,单侧收缩可向对侧转头。

头下斜肌

起于枢椎棘突顶点与寰枢弓之间的前面,止于寰椎横突的下后表面,单侧收缩使头转向一侧。

上述两块肌肉加上头后大、小直肌构成了枕下肌群,是颈部肌肉核心中的核心。和颈深屈肌同等重要,不仅可以治疗头痛等颈椎问题,也可以治疗很多疑难问题。

肩胛提肌

起于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,止于肩胛骨上角内侧。收缩可提高肩胛骨,协同菱形肌、胸小肌下回旋肩胛骨。是颈椎活动度受限最主要的肌肉,也是最易损伤肌肉之一。

颈夹肌

颈夹肌起于T3—6棘突,止于C1—3横突后结节

单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侧屈与旋转,双侧收缩伸直头颈部。

损伤易引起低头受限,视物模糊。

横突间肌

起于椎体横突,止于邻近横突,这些肌肉对人体本体感受的输入可能有作用。

回旋肌

起于椎体横突,止于第一椎体横突的基底或第二椎体上端。作用主要为稳定作用。

很多人会出现回旋肌不会发力,表浅运动肌过度运动而紧张,其实很多解决方法只需将回旋肌等深层肌肉激活,患者很多症状就会消失。

上斜方肌

起于枕外隆突,C1-5棘突(项韧带),止于锁骨外1/3,功能为上提肩胛骨,双侧收缩使头后伸。

上斜方肌是人体最易发生损伤的肌肉,也是所有保健师处理最多的颈肩部肌肉,其损伤能导致肩部、颈部甚至头部疼痛。

头后小直肌

起于寰椎后弓结节,与硬脑膜交织混杂,故与紧张型头痛有关,止于下项线的内1/3。功能为维持寰枕关节的姿势和稳定。

棘间肌

起自椎体棘突,止于邻近棘突,对本体感觉的输入可能有作用。

寰椎上方C1脊神经穿出,下方C2脊神经穿出,所以治疗寰椎你能治疗很多神经。

枕小神经

枕小神经由第2颈神经前支通过颈浅丛分出,绕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。

枕小神经受累会表现出向颞部的放射性头痛。

枕大神经

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,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,向上内行走,与矢状面约呈70°角,冠状面呈60°角,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。

枕大神经受累会表现出后枕部、头顶部向额部放射性疼痛。

耳大神经

耳大神经起于第二、第三颈神经,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

耳大神经受累耳鸣、耳聋、重听等;向耳廓周围放射性疼痛。

交感神经

椎旁交感节为于C1-C2横突前方,椎前筋膜上方,表现为交感神经失调、烦躁易怒、失眠多梦

副神经

副神经从颞骨乳突前内侧深面2.5cm处的颅底静脉孔发出,经胸锁乳突肌前深面中1/3穿出,行经斜方肌中下1/3处,耸肩及转头功能障碍甚至肌萎缩。

迷走神经

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在颈长肌附近,胸锁乳突肌内侧面。受累会表现出胸闷不适,心跳心慌,称为颈源性心脏病。

总结:寰椎上附着着太多的软组织,附近有很多神经。因此,精确的掌握其附着点和神经穿行对我们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
1、中暑(俗称发痧):

重拿合谷穴、内关穴、人中穴以醒为度。然后拿委中穴、按足三里穴一分钟,待其醒后取坐势,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。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,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。暑日野外行路,中暑昏迷,求医不得:取道旁热土围在病人肚脐周围,围成圈,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。

刮痧法:在患者胸颈腹肩等用手指钳提,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。

2、捏压合谷治晕厥:

中暑、中风、虚脱时,病人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面色苍白,大汗淋漓。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(虎口上),持续2一3分钟,一般会缓解。

3、陷压人中治休克:

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、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。当遇到中风、中暑、中毒、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、呼吸停止、血压下降、休克等情况时,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。

4、按压劳宫降血压:

高血压患者因生气、暴怒、激动、劳累,血压会急剧上升,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。此时按压劳宫穴(屈指握拳,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),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。

5、头痛、腰痛:

指压太阳穴止头痛:头痛发作时,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(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),压至胀痛,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,头痛便可减轻。

1)按摩膀胱经上的金门穴(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,当外踝前缘直下,骰骨下缘处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;有足底外侧动、静脉;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,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。功能作用:补阳益气,疏导水湿。主治疾病:头痛,癫痫,小儿惊风,腰痛,下肢痿痹,外踝痛)。

2)按摩阳跷上的跗阳穴: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,外踝后,昆仑穴直上3寸。

3)头痛的药物止痛:

用治疗头疼的特效外用药BECOOL(原产原包装,英国制造,网上可买到),效果特别好,对偶尔头疼时一帖就好(当发生头疼,发烧,中暑或要放松紧张的情绪时候,往额头上一贴,效果持续6个小时以上),无副作用。

4)偏头疼:

你需要适当放慢生活节奏,压力会使头痛加剧。冰敷后颈部10—15分钟缓解疼痛的效果不错。若是经常性头痛,还有一种可能,体内缺少镁和核黄素也会导致头疼,可以每日摄取毫克的镁和毫克的核黄素。

6、鼻出血急救:

用左右拇指轮流往眉心向上接连推向发际多次,然后用力按压印堂。用线扎中指中出,左鼻孔出血扎左指,右鼻孔出血扎右指。

捏脚后跟止鼻血:鼻子出血时,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(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),左鼻出血捏右脚跟,右鼻出血捏左脚跟,即回止血。

7、口腔疼痛:

“不论是得了口腔溃疡,嚼硬物时划伤,还是被刚出锅的食物烫伤,口腔疼痛最让人手足无措。”口腔医学专家迈克尔?史密斯说,在嘴里含一块冰可以消肿,如果还疼,可以用温热的盐水漱口。

8、牙疼:

1)牙疼时,按同侧大肠经上的合谷穴,有效;再揉胃经上的上巨墟穴(沿胃经,找到小腿上的上巨墟按8分钟,在足三里下二寸),疼感顿消。

2)按压手心反射区中的牙痛点(见下图):

9、快速止牙痛

1)取白酒克放入杯中,再加食盐10克,搅拌,等食盐溶化后烧开。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(不要咽下去),牙痛会立即止住。

2)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,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。

3)取大蒜适量捣烂,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、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。

10、指压少商治呃逆:

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,距指甲角一分处。呃逆时,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,至有酸痛感为度,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,呃逆可止。

11、指压内关止呕吐:

呕吐时,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。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,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,约1分钟即止呕吐。

12、落枕或颈部扭伤:

可以刺激第二、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的颈项穴;

13、治颈椎痛:

1)按摩中渚(三焦经上的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,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)使劲按掐,也就几分钟左右,可缓解颈椎疼。

2)按摩后溪穴(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,把手握拳,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。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,通督脉,能泻心火、壮阳气,调颈椎,利眼目,正脊柱)。见下图:

(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,把手握成拳,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,见上图)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,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,用腕关节带动双手,轻松地来回滚动,即可达到刺激效果。在滚动当中,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。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做,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,随手动。坚持下来则对颈椎、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,对保护视力也很好。

3)颈椎痛时在肺经的列缺穴上用拔罐,两边都拔,第二天颈椎疼痛明显减缓甚或消失。如脖颈疼痛难忍,感觉肩颈处有硬筋发紧,可用梳子背在该处刮砂,并顺着风池到肩后刮砂,再顺着小肠经到整个后臂下去刮,之后肩膀会轻松无比。

14、治疗喉咙痛   

1)急性咽喉肿痛:治疗嗓子疼效果最好的是少商穴,尤其急性咽喉肿痛。注:必需强刺激,通常末梢的穴位,即井穴,都需要用三棱针点刺,放一滴血。照海穴最突出的功效就是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——咽喉痛、慢性咽炎等方面的问题。

2)咽喉肿痛、不能咽唾甚至失音:赶紧按肾经上的然谷穴;

3)咽喉肿痛、发干:按摩液门穴(它可以治人体干燥症——眼睛干涩;嘴干无唾等)。

4)咽喉肿痛、上火:按摩胆经的原穴丘墟穴,它能治疗各种上火症:如嗓子发炎、咽喉肿痛、牙痛、眼睛红胀红赤等。还可按摩后溪穴还可以治疗上火引起的咽痛等症。

5)咽喉肿痛、眼睛红赤,赶紧揉清冷渊(它是一个去火要穴),可使火气马上降下去。尤其心里烦躁、头胀头痛,揉外关也不管用,赶紧揉清冷渊和天井,就可以很快解决问题。

15、胸腹疼痛不适可按摩公孙穴

公孙穴位于人的足内侧缘,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(见下图)。一般把公孙穴看作一个区域,在脚拇趾跟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,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,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,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孙穴了。

按摩方法:

按住公孙穴,用力按下去,如果嫌力度不够,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,适可而止,有酸胀感就行。

还可按摩阳交(阳维)穴,位于下肢外踝尖上7寸处。此穴能疏肝利胆、通经活血、定惊安神、治胸肋胀痛、癫狂、膝股痛等。

治心悸、心痛,可按心穴(位于掌面,中指第二、三节指骨问横纹中点);

16、胃痛:

1)按摩手心反射区中的“胃肠痛点”(见上图):

2)如果突然胃疼,就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按压100下,左右手都要按,很快胃痛就会缓解。

2)胃经的梁丘穴对于突发的胃痛和胃痉挛有特效。可取胃经上的梁丘穴(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:当伸展膝盖用力时,筋肉凸出处的凹洼。点按治急性胃痛。主治症状为:胃痉挛、腹泻、膝盖头痛、浮肿等。另外足三里(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)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。

3)公孙穴配中脘穴、内关穴可缓解胃酸过多和胃痛。

4)对于心口痛、胃痛:按摩心包经上的阴郗穴(沿着手少阴心经,在手腕横纹上0.5寸),它负责手少阴心经与胃的交通,可以疏通心经与胃之间经络的堵塞。

5)烧心:这是胃酸倒流进入食道引起的不适。除了服用抑酸药外,还可以在食用高脂食物过后,咀嚼30分钟无糖口香糖。

17、肚子、腹部的病痛:

可通过足三里穴来缓解。足三里可以写作“足三理”,就是理上、理中、理下。如果是胃不好,乃至有头颈心肺系统的症状,由于胃处在肚腹的上部,胃胀、胃脘疼痛的时候,可以往上方使劲按按;就要“理上”;腹部正中出现不适,就需要“理中”,只用往内按就行了;如果有小腹部不适,乃至有便秘或泌尿生殖系统的症状(如痛经),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,这叫“理下”。

18、腹泻不止:

如果吃了不洁的食物或与自己体质不符的饮食,从而导致急性肠胃炎乃至腹泻不止的话,是身体的正常排异反应。可以通过按揉或艾灸天枢穴、神阙穴达到尽快止泻的效果。

19、胆囊疼痛:

可按揉外丘穴。(胆经上的外丘穴在小腿外侧,当外踝尖上7寸,腓骨前缘,平阳交。主治:颈项强痛、胸胁胀满、下肢痿痹、癫狂,按摩时要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,每个点按压的时间可长可短,短则5~6分钟,长则20分钟不等,视病情的缓解情况而定。

20、发生急性扭伤:

扶他林乳胶剂上述乳胶剂涂抹(若五、六天仍不见好转,医院求医)。

21、腰部扭伤

不论摔伤哪侧腰肌,即先按那侧大拇趾后的太冲穴一分钟,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,之后双侧的太冲穴;再按一分钟。注: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;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;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。

22、腰疼:

1)按摩太冲穴:

有60%的成人在不同时期内都有过急性腰痛的历史,多数是由于劳累过度、不正常的姿势、精神紧张以及不合适的寝具等因素引起。如果突然出现腰痛,你不妨按按太冲穴来缓解症状。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,向脚腕方向三指宽处。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。一次持续5秒钟左右,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。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,工作时要使背部紧靠椅背,以便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撑,还要注意写写停停,时而向后伸伸腰,经常锻炼,避免肥胖给脊椎带来过大的负荷而引发腰痛。

2)按摩、针灸或敲打右少海穴,可以治疗很多人的顽固腰痛。少海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,在右手臂的肘弯处,治疗腰痛就在此下针(或重手法按摩)。而且只此一穴,根本不用其它辅助穴位。

3)按摩委中、肾俞、阳陵泉、环跳穴;

4)练太极养生功

先把右手手心按在肚脐眼(即神阙穴)上,左手手背按在命门穴(在后腰与神阙相对的地方)上,接着,上身右转,带动两手甩动,右手往后甩,去拍命门;同时左手往前甩,去拍神阙。手掌拍下,马上随着身子的左转而弹起,右手往前甩拍神阙,左手往后甩拍命门。如此来回重复。我们的神阙和命门两个穴,就像太极阴阳图的黑白点,而当我们把手自然甩起来时的优美曲线,正好形成一对阴阳鱼。

23、急性痛经:

按摩女福穴(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: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,肌肉微凸,极易辨认),可用压痛法取准,也就是哪里最敏感、最痛就压哪里,每次按8分钟,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。女福穴止痛效果好,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,如痛经、产后子宫收缩疼痛,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,都有显著疗效。

还可按脾经上的地机穴(郗穴),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,阴陵泉穴下3寸。主治:月经不调,痛经,崩漏等妇科病证;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;小便不利,水肿等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)。

24、痔疮:

每天早晨和晚上排便过后,将患处浸浴在热水中15—20分钟,一天3—4次,能缓解肿胀疼痛。每天吃够25克纤维可预防痔疮复发。

25、皮肤疼痛:

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,比如扶他林乳胶剂等,它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,在保证较好疗效的情况下,可以减少吃口服止痛药带来的肠胃不舒服。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教授表示,在美国、英国、韩国、日本,人们的外用止痛药使用率都在一半以上,在韩国七成人都会首选外用止痛药,而在中国这一人群甚至都不到10%。可以在家庭小药箱中常备扶他林乳胶剂类止痛药,就可轻松止痛。

26、晒伤:

过量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细胞发炎并刺激皮下神经导致疼痛。将毫克维生素A和15微克维生素E混合到乳液中涂抹,可以防止晒伤。如果已经晒伤需要涂抹药膏,就把它先“冰镇”10分钟吧。

27、腕管综合征:

常用鼠标的白领、常抱孩子的新妈妈几乎都有过这种疼痛。最好的办法就是休息时手握拳,用中等力度捶打沙发或靠垫,可有效止疼。如需长时间打字、开车,最好戴上护腕。让键盘处于合适的高度,过高或过低的手腕都会压迫神经。

28、腱鞘炎:连接肌肉与骨骼的韧带老化或发炎,会造成组织的疼痛,通常发生在肩部、肘部、跟腱或膝盖。最好的办法是停止运动,对疼痛区域进行冰敷,每次15—20分钟,每天2—3次,直至疼痛缓解。

手腕部腱鞘炎可通过长期坚持做“香功”(活动腕部)解除。

29、关节疼痛:

美国维骨力胶囊(Vinteail-Scaps)对骨关节的功能衰退等极为有效,如急、慢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,具有消除关节疼痛、改善关节活动功能、抑制及消退关节退化之形成的作用。维骨力胶囊的主要成份为胺基葡萄糖,是软骨组织的重要营养素之一,为人体的必要元素,专门用来治疗风湿性疾病。此外,对膝关节的疼痛,坚持每天做“跪膝法”(即在床上跪行),效果明显。

30、脚腕扭伤

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,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,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,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,约3-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。

31、脚底疼痛:

脚底是人类和地平面间的“连接点”,穿鞋不当、走姿不当或运动损伤,会使足弓的韧带得上慢性炎症,导致疼痛,让你“如履针锋”。每天在踝关节和足弓处冰敷15—20分钟,同时练习用脚滚动网球10—15分钟,能有效缓解疼痛。此外,不要爬山或上陡坡,这会加重足底筋膜的负

紧张焦虑、脾胃积食、工作压力大、睡眠不好、颈椎腰椎疾病,甚至“大姨妈”(月经)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引发头痛。

头痛与“气”有关,揉揉“消气穴”,试着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疼痛,然后根据具体头疼的部位可以尝试做如下选择:1偏头痛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。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、天井穴,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,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。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,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,对调节长期情志疾病极为有效。对各种头面部疾病,以及更年期综合症也有特效。2前额和眉棱骨痛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。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。此外,按摩脾经的公孙穴(络穴治表里病症),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。3耳朵上部痛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,耳朵上部,就可按摩胆经,例如胆经的风池穴、阳陵泉穴等均可。4太阳穴痛可以按摩太阳穴,如果不能缓解,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、阳陵泉。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、陷谷穴,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。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。另外,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。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,先从肝经论治,或针刺百会穴。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。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,治后头痛、颈椎病、落枕和情志病。另外,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。8头颈僵痛俗话说“头项寻列缺”,可试试肺经列缺穴。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。肾阴虚头痛,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,头晕耳鸣,腰膝无力,舌红脉细;肾阳虚头痛,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,四肢不温,面色白,舌淡,脉沉细。无论阳虚还是阴虚,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复溜穴、太溪穴等改善。10左边的偏头痛经常出现在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,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。肾经的筑宾穴,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。另外,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来调理。11右边的偏头痛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,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。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。12酒后头痛十指梳头,特别是两侧胆经。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。

医院医生

名老好中医

地道好药材

望闻问切识百病

疗药针灸去千疾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sanlinga.com/sljb/663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三棱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